祁志宇.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治疗方法探讨.中国妇幼保健年12月第31卷第24期.基金项目: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01A)
正文
宫颈病变包括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研究表明,HPV感染与宫颈病变密切相关,HPV感染率与宫颈病变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一项针对25个国家例宫颈癌患者的研究指出,宫颈癌患者的HPV总感染率为96%[1],早期发现和治疗HPV感染是预防宫颈癌发生的有效措施。本研究通过对HPV感染合并宫颈炎患者采用不同治疗方法,探讨HPV感染及慢性宫颈炎的有效治疗措施。
研究对象
选取年1月-年1月在承德市妇幼保健院检查发现的慢性宫颈炎患者例,同时进行HPV-DNA及TCT检测,选取其中HPVDNA分型检测为高危型感染者,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5.98±12.36)岁,有性生活史,非妊娠期及哺乳期,有宫颈柱状上皮外移,非绝经期月经周期规律不少于25d,能坚持完成疗程,不用其他治疗方法,自愿参加本研究者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①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②TCT检查ASCUS、AGC及以上病变或组织活检为CIN者或宫颈有癌变者;③各种阴道炎及急性、亚急性盆腔炎者;④产后3个月内;⑤对干扰素或本品过敏者;⑥有免疫系统疾病或严重内外科合并症及免疫抑制状态者。经筛选符合上述标准者共例。
治疗方法
分组
将研究对象按患者意愿分为A、B、C3组,3组患者治疗前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治疗期间均采取避孕套避孕,3组患者年龄、月经周期、宫颈炎病变程度(中重度糜烂所占比例)及HPV分型多重感染比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用药方案
A组: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片每晚睡前1片阴道后穹窿上药,连续用药至月经期停药,第二个月月经干净后3~7d内行宫颈微波治疗,微波治疗15d后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片每晚睡前1片阴道后穹窿上药,连续用药至月经期停药,连续3个疗程。B组:单独应用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片,每晚睡前1片,阴道后穹窿上药,连续用药至月经期停药,连续3个疗程。C组:月经干净后3~7d内行微波治疗。
结果
一般情况比较
3组患者年龄、月经周期、宫颈炎病变程度(中重度所占比例)、持续时间、HPV分型、多重感染比例等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3组患者宫颈黏膜愈合情况比较
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7.84,P=0.00),微波联合干扰素组及微波治疗组均优于单独采取干扰素组,微波联合干扰素组和微波治疗组有效率相近。具体详见表2。
宫颈分泌物改善情况比较
3组治疗方法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H=2.34,P=0.31)。见表3。
HPV转归情况比较
3组间HPV转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波联合干扰素组HPV转阴率高于单独采取干扰素及微波治疗组,微波治疗组HPV转阴率最低。见表4。
讨论
HPV感染与宫颈病变
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漫长、渐进和复杂的过程,通常经历由宫颈上皮内瘤变-原位癌-浸润癌的发展过程,这些前驱病变通常以宫颈柱状上皮异位的形式存在多年。宫颈柱状上皮异位为慢性宫颈炎中最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除慢性宫颈炎外,宫颈上皮内瘤变,甚至早期宫颈癌均可呈现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样改变,因此对于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样改变者需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测,必要时行阴道镜及活组织检查以除外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慢性宫颈炎在我国已婚或有性行为的妇女中发病率高达30%以上,其中一部分可进展为宫颈癌,故早期治疗可阻断癌前病变及宫颈癌的发生。
HPV感染是目前人类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性行为活跃的女性一生中感染HPV的概率高达40%,大部分女性可在8~10个月自行清除,但仍有10%~15%的妇女表现为持续性感染。大量流行病学资料表明,高危型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发病原因[2-3]。在浸润性宫颈癌、HSIL、LSIL和正常对照组中,HPV感染率分别为88.5%、82.7%、69.3%、13.1%,表明HPV感染率与宫颈癌前病变级别升高呈正相关,是否有HPV感染或HPV能否被清除是能否发生宫颈病变的关键[4]。黄文丽等[5]研究表明,HPV的检出率在宫颈炎组明显高于健康人群组,提示HPV感染与宫颈炎关系密切,慢性宫颈炎感染HPV后,病毒以嵌合形式存在于宿主细胞中,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整合于宿主细胞基因组中,起激活作用,促进肿瘤的发生。早期积极治疗HPV感染,对预防宫颈癌具有重要的意义。谢桂珍等[6]收集慢性宫颈炎患者例,根据免疫组化结果分为HPV-DNA阳性组和阴性组,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病理活检及宫颈电灼治疗,观察宫颈愈合及HPV转阴情况,结果发现宫颈炎中HPV感染率为14.68%,临床症状较HPV阴性组重,阴道镜下多为不典型转化区,病理切片可见挖空细胞,因此治疗HPV-DNA阳性的慢性宫颈炎患者对预防宫颈癌有积极意义。
宫颈炎合并HPV感染的治疗
近年来,关于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治疗方法的研究较多,目前报道的有物理治疗,如冷冻、激光、微波及LEEP术等,药物治疗包括T细胞刺激剂、IL-2、5-氟尿嘧啶、阿糖胞苷及干扰素等,干扰素是由细胞分泌的一类具有广谱抗病毒、抗细胞增殖及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活性的蛋白质,使病变和临近正常组织的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阻止病毒复制,促进杀伤细胞和吞噬细胞前体向活性杀伤细胞转化,增加自然杀伤细胞的溶解动力和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下调肿瘤基因C-myc,C-foc抑制生长因子受体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重组人干扰素a-2b阴道泡腾片是众多干扰素剂型中的一种,阴道泡腾片吸水发泡后,可以迅速分解扩散,使药物均匀持久地作用于阴道及宫颈黏膜,诱导病变部位及临近组织产生抗病毒蛋白,从而阻断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通过增强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天然杀伤细胞的功能,从而达到有效遏制病毒侵袭、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及清除早期恶变细胞的作用。干扰素有助于加速宫颈黏膜面愈合。
微波治疗为物理治疗方法之一,微波可以使局部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代谢增加,白细胞吞噬作用增强,促使病理产物吸收、消散,促进机体的再生与修复。许运巧等[7]对例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患者采用冷冻联合干扰素治疗,与单纯冷冻治疗组相比,联合组HPV转阴率高于单纯物理治疗组。干扰素联合物理方法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操作简单、治疗时间短,对高危型HPV感染的慢性宫颈炎疗效更佳。本研究结果显示,干扰素联合微波治疗组,宫颈黏膜愈合率、有效率、宫颈分泌物改善情况及HPV转阴率均优于单纯应用干扰素组。微波治疗可有效治疗宫颈炎,但单纯微波治疗尚不能彻底清除病原菌,因此单独应用微波治疗的患者容易复发,联合应用干扰素治疗不仅具有抗病毒及抗炎效果,同时能够提升机体免疫力,通过调节体内激素水平,改善患者阴道内环境,从而达到清除HPV感染及促进宫颈面愈合的作用,使病变短期愈合。而单纯用药治疗作用缓慢,病毒清除及宫颈表面愈合时间延长,增加长期用药的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干扰素联合微波治疗较单独应用干扰素或微波治疗更有利于高危型HPV感染转阴及促进慢性宫颈炎愈合,最大程度地减少医疗干预,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MunozN,BoschFX,CastellsagueX,etal.Againstwhichhuman
papillomavirustypesshallwevaccinateandscreen?The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J].IntJCancer,2,(2):-.
[2]孔庆兰.妇产科临床诊疗新进展[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3]王凤文,林杨,崔满华.TCT检查正常妇女HPV的消退规律及其与CIN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6(35):-.
[4]BulkmansNW,BerkhofJ,BulkS,etal.High-riskHPVtype-
specificclearanceratesincervicalscreening[J].BrJCancer,
,96(9):-.
[5]黄文丽,陈晴.重组人干扰素a-2b凝胶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高危型HPV感染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3(5):29-30.
[6]谢桂珍,韦丽芳.慢性宫颈炎合并HPV感染治疗及干预措施研究现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3(10):-.
[7]许运巧,张菊新.冷冻联合干扰素治疗慢性宫颈炎合并人乳头瘤病毒感染60例临床观察[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7(6):-.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