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社会,完全不经营人脉的人,会不会死得很惨?
两个校友,是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
一个是“交际花”,一个是“书呆子”。
“交际花”是整个学校的万事通,热衷于参加学校的各级学生会和各种社团,全校的八卦他都知道,哪个系的美女和帅哥他都认识,去小卖部买个东西,一路上遇到的不是他的姐们儿就是他的哥们儿。
“书呆子”是每个班上都会有的那种戴着黑框眼镜、穿着浑浊的格子衬衫、很少说话、极其枯燥的那种人。他基本上只来往于教室和实验室,在班上存在感为零。大学快毕业的时候,大家都还叫不出他的全名。
毕业之后,“交际花”去一家特别牛×的媒体当记者,简直老少通吃、风光无限啊。他跑了好几条线,医疗、教育、餐饮……他什么都跑过,因为特别会来事儿,跟谁都熟络。他厉害到什么程度?医院的院长,到修摩托的小弟,感觉全城有一半儿的人他都认识。在医疗资源紧张,挂号都挂不到的情况下,他还可以选最牛的专家和最好的病房。在入学极难的情况下,他家小孩儿上小学还能在全市两大名校中选伙食更好的那个。在排队等位动辄要等两三个小时的热门餐馆,他一个电话,老板就腾出一个包房来了。跟他在一起,不管去哪儿都是享受VVIP待遇的。
“书呆子”大学毕业之后,继续留校读研究生、读博士、读博士后,继续没有存在感。他可能对代码比对人类还熟。毕业好几年,大家搞同学会,每次都忘了叫他。网上建的同学群,也忘了把他拉进来。我本来还想再说点儿关于他的事儿,想了想,好像没了。
前年开始,“交际花”所在的媒体有点儿走下坡路了,他想趁着这么多年积攒的这么多人脉,把资源整合整合,干点儿什么不能成功啊?于是,他辞职出来创业了。一开始他的人脉还是有点儿用的,给他带来了一些内部信息。过了一段时间,他就发现有点儿不对了,之前的人脉不太好使了,比如说他想请投资商吃饭,给餐馆老板打电话,对方说不好意思,没有包房了。因为创业压力太大了,他长期失眠睡不着,头痛得太厉害,医院看个神经科,给院长打电话,院长已经不接电话了。差别最大的还是中秋节,以前还在媒体的时候,中秋节能收到几十盒月饼,都是各个机构送的,而创业这一年的中秋节,他只收到两盒,都是消息滞后的机构送的,他们还不知道他已经离职了。在他看到那两盒月饼的那一刻,他明白了一件事儿,他之前所有的人脉不是因为他本人,而是因为他背后所在的强势媒体。
“书呆子”读博士后的时候,因为做一个项目,被合作方的主管看中了,邀他一起出来创业,并对他承诺,他什么都不用管,只用专注于技术就行。“书呆子”想着这样也好,更省事儿了,继续埋头在实验室。不知道他怎么瞎折腾,折腾出一个超牛×的专利技术来。他们公司就靠这一项专利技术,成了风投界眼里的抢手货。去年,他们公司A轮估值就已经5个亿了,据说他占了60%以上的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