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了解一下HPV这种病毒。
HPV,全称为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能引起人体皮肤黏膜的鳞状上皮增殖,遭受感染的人,可能会出现生殖器疣(如尖锐湿疣)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罹患宫颈癌、肛门癌、口腔癌等恶性肿瘤。
那么HPV这种病毒和宫颈癌的关系,密切吗?
毫无疑问,非常密切。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年7月29日的报道显示,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诱因,德国科学家豪森也正是因发现二者关系而斩获了年诺贝尔医学奖。(HPV疫苗研发的理论依据也是由此而来)
那么这种病毒是否很容易感染女性?
很不幸,是这样的。
中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李楠曾提到,HPV感染很多见,对于女性一生,尤其是在二三十岁性活跃的年龄,感染HPV概率较高。西方国家20多岁女性HPV感染概率甚至可以高达八成。
不仅如此,即便是60多、70多岁的妇女,依然有可能感染HPV病毒,甚至诱发宫颈癌。可以说,HPV感染风险,几乎会伴随女性一生。
那么明确的病因+高感染风险,是否等于高发病率?
幸运的是,并非如此。
得益于人体强大的免疫系统,大部分外界的坏份子都可以被我们身体自带的“健康卫士”消灭掉,HPV病毒也不例外。
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曾公布的《有关HPV疫苗的科普问题和参考答案》解释,超过80%的HPV感染8个月内会自然清除。对这种被称为“一过性”的HPV感染,其实无需太过忧虑。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HPV病毒之中也有强有弱,并非每一个类型都那么好对付。
据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媒体中心发布的《人乳头状病毒和宫颈癌》报道显示,HPV有多种亚型,大体可以归为两类:低危型和高危型。若女性感染了其中的高危型病毒,且自体免疫系统没有将其驱逐掉,则需要留意了。因为持续感染高危型HPV病毒2年以上会增加患癌风险,比如从感染进展到癌前病变,然后进展到宫颈癌。
当然,这种癌变概率其实也不太高。据人民日报海外版年7月29日的报道介绍,宫颈癌全球每年新发病例近60万,死亡约30万,中国每年大约有13万新发病例。按年《中国肿瘤的现状和趋势》报告显示,宫颈癌是我国女性癌症发病的第8位。
了解了HPV和宫颈癌的前世今生,自然也就知道为什么女性应该打HPV疫苗了。目前,2价、4价以及9价的HPV疫苗均已经在国内上市,适合接种的女性应抓紧时间去把疫苗打上。
需要注意的是,HPV疫苗虽好,却也不能完全规避掉罹患宫颈癌的风险。因此,良好的生活方式对于进一步降低患癌风险,也很重要。
这其中的重点,就是健康的性生活。
由于女性阴道、宫颈部位的细胞是鳞状细胞,而HPV病毒的特性是喜欢在此细胞类型的粘膜安营扎寨。所以性活跃的年轻女性,尤其是二三十岁期间,更容易感染HPV病毒。
也正因此,女性在初中阶段(13岁左右)接种疫苗,防控收益比较大,因为此时女性一般尚未经历HPV的暴露。当然,对已经有性生活的成年女性,疫苗依然有一定的效果。
除了性生活之外,HPV的感染途径还包括母婴传播、密切接触、间接接触感染者的衣物或生活用品等。因此女性朋友也应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近年来,我国宫颈癌患病人数逐渐上升,且有年轻化的趋势。因此,一些宫颈癌的早期明显症状我们也应当格外注意。比如:
性生活后或排便用力后,出现阴道出血的症状
阴道白带增多、异味以及发黄月经异常
又比如经量和经期不稳定
绝经后阴道出血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请及时去看医生。万一不当回事导致病情被拖延,则可能会出现疼痛、排尿异常、尿血便血等更严重的症状,到那时再去看医生,则可能延误了较好的治疗时机。
由于宫颈癌的症状并非很有特异性,因此医生也可能将其误诊为阴道炎、盆腔炎等疾病。要想更加清晰的明确诊断,还是应该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项目,发现问题后,通过进一步病理活检进行确诊。
具体怎么筛?我们来看一下日本较医院——医院,是怎么做的。
医院的宫颈癌筛查主要是包含HPV检测、子宫颈细胞诊和妇科超声的联合检查。比较不同的是,医生还会对体检者的子宫体进行细胞诊。这是因为只做子宫颈部的细胞诊,会降低宫体部分的病变发现率。二者结合,则可以大幅增加诊断可靠性。
据该院专家介绍,关于子宫的检查,即使都是子宫癌,子宫颈和宫体癌,从发生部位、发生年龄到发病风险都并不一样。
该院专家建议,如果是有子宫内膜增生、月经不规律、未育、肥胖、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史的女性,不应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