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最让人记忆深刻的,除了就地过年,当属电影《你好,李焕英》了!
这部贾玲执导、以自己母亲为原型的电影,凭借着口碑全面逆袭,相关话题一直占据热搜。电影用温情而真挚的艺术手法呈现了细腻、无私的母爱,感动着无数人。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评论,电影中的“李焕英”也是现实生活里无数母亲的缩影。同时呼吁:爱在当下,莫子欲养而亲不待;从现在开始,珍惜妈妈在身边的每一天,像她爱我们那样更爱她,力所能及地陪伴她、体恤她、理解她;同时,也更好地生活,勇往直前、阳光向上、健康开心,让妈妈遂心、放心。
为母则刚,是女性的标签。在当代,女性在家庭事业两开花的背后,也充满了说不出的辛酸与压力,通过日复一日的拼命,实现了部分财务自由,但健康却没那么自由了!
在快节奏,强压力的工作生活节奏下,女性的身体健康亮起了红灯!女性乳腺癌,更是在年取代肺癌,成为全球最常见的癌症。除了乳腺癌,宫颈癌也严重威胁女性健康。
可喜的是,这两种女性癌症若早发现,治愈率都很高。然而忙碌中的女性,往往忽视了癌症来临前的身体预警,即使感知到了身体异常,却被误导而错失最佳治疗时机的报道也常见报端。
这些“所谓真相”都是误区!误区1
宫颈癌不可预防
大量的研究证实,宫颈癌的发生与高危型HPV感染呈强相关性(主要为HPV16和HPV18)。而宫颈癌与HPV感染关系的发现,也让宫颈癌成了可防可控的癌症。
误区2
有性生活,就没必要接种HPV疫苗
无论是否发生性行为,接种HPV疫苗仍然有保护作用。在我国:HPV二价疫苗推荐接种年龄是9~45岁;HPV四价疫苗推荐接种年龄是20~45岁;HPV九价疫苗推荐接种年龄是16~26岁。
误区3
乳腺增生就是乳腺癌
乳腺增生是正常的生理现象,70%~80%的女性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乳腺增生和乳腺癌之间没有必然联系,绝大部分属于单纯性的乳腺增生,一般不会癌变。但是出现囊性乳腺增生的话,可能会增加癌变的风险。
误区4
乳房痛就是乳腺癌前兆
许多女性认为乳腺癌会是以乳房疼痛为主要表现,出现乳房疼痛首先担心会不会是得了乳腺癌。其实乳腺癌的常见首发症状是发现无痛性肿块,而乳腺疼痛往往是乳腺增生的常见表现。
乳腺增生的疼痛一般是周期性的乳房疼痛,可以伴有乳房结块,随月经周期、情绪等变化而变化,通过中药调理可以很好地缓解症状。
但是定期的乳腺体检是很有必要的,可以早期发现乳房病变,不能以为乳房不痛就不需要担心会发生乳腺肿瘤。
误区5
摸不到肿块就不会患乳腺癌
并非所有的乳腺癌,都会出现乳房肿块症状。某些乳腺癌,由于癌细胞位置比较特殊比较难以发现,因此部分乳腺癌患者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可触摸肿块。
比如常见的乳腺导管内癌,有时并不表现为肿块,多以乳头溢液或溢血为主;而乳头湿疹样癌则表现为乳头瘙痒感、虫咬感、烧灼感及出现湿疹样变;也有表现为腺体组织增厚的非肿块乳腺癌。
临床上约20~30%的早期乳腺癌摸不到肿块,因此对于筛查早期乳腺癌,还是建议用影像学检查,可信度最高。
女性两癌防治,记住这些乳腺癌预防调整生活方式重视疾病筛查
01非乳腺癌高风险人群筛查20~39岁:不推荐对该年龄段人群进行乳腺筛查。
40~70岁: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对致密型乳腺(乳腺X线提示腺体为c型或d型)推荐与B超检查联合。
70岁或以上:每1~2年1次乳腺X线检查。
02乳腺癌高危人群筛查推荐乳腺筛查起始年龄更早(40岁),每年1次乳腺X线检查,每6~12个月1次乳腺超声检查,必要时每年1次乳腺增强MRI。
远离宫颈癌做到以下几点很重要
01宫颈癌筛查(TCT检查)根据《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指南》的建议,任何有3年以上性行为或21岁以上有性行为的妇女都应该定期筛查。
02讲卫生和保持健康性行为推迟开始性生活的年龄,避免早婚、早育、多产、性生活紊乱。要注意会阴部清洁。妇女要加强月经期、产褥期和性生活卫生。
男、女双方应有专用器具洗涤外生殖器,特别是同房前的清洗。月经期和产褥期要避免同房。
03加强保健工作积极治疗妇科疾病,如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白斑、息肉以及生殖道滴虫、真菌等感染。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