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癌是女性三大妇科恶性肿瘤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每年约有52.9万新发病例,其中中国约7.5万,全球新增1例/分钟,中国约9例/小时。全球每年约有27.5万妇女死于子宫颈癌,中国约3.4万死于子宫颈癌,全球约31人/小时,中国约4人/小时。
大家喜爱的歌影巨星梅艳芳病逝年仅40岁、影星李媛媛病逝年仅41岁、影星宋汶霏病逝年仅27岁,她们的死因均为妇女癌症杀手——子宫颈癌。
12
3
1、梅艳芳
2、李媛媛
3、宋汶霏
来自15年期间中国的11个癌症机构的数据表明:<45岁的女性,子宫颈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25-29岁的女性,发病率上升超过6倍。
诚然,子宫颈癌非常可怕,但是,子宫颈癌却是可以通过筛查早期发现的。目前子宫颈癌的筛查分为三部曲。
第一步:
脱落细胞学检查和(或)HPV检查;
第二步:
阴道镜检查;
第三步:
子宫颈组织活检。
90%以上的子宫颈癌是由HPV感染引起的。那么HPV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个子宫颈癌的罪魁祸首——HPV。
HPV
年10月6日,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揭晓,德国科学家HaraldzurHausen及两名法国科学家Fran?oiseBarré-Sinoussi和LucMontagnier共同分享这一殊荣。
12
3
1、德国科学家HaraldzurHause
2、法国科学家LucMontagnier
3、法国科学家Fran?oiseBarré-Sinoussi
zurHausen博士的获奖成就是发现了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是导致子宫颈癌的罪魁祸首。基于他的发现,人类研制出了筛查子宫颈癌的快速检测方法和能够预防子宫颈癌的有效疫苗。
HPV是一种常见病毒,耐酸碱,外界存活可达1周。主要通过性传播,仅有一个性伴侣仍有较大机会感染HPV。
一生中任何时期都可感染HPV,超过80%的女性在一生中某个阶段会感染高危型HPV。但并不是感染HPV就一定会导致病变,超过90%的感染通常会在1年内不经治疗而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仅少数发病。
如果特定型别的病毒没有被机体清除,没有早期发现和治疗,会发展成癌前病变,继而发展为癌症。人乳头瘤病毒目前已经有超过多种型别被确定,都是以阿拉伯数字来命名,其中30~40种能引起肛门生殖器的一些疾病,这几十种又根据与癌症的相关性分为致癌型(高危型)和非致癌型(低危型)。
那么HPV会引起哪些疾病呢?
主要可以分为2大类
1类是和肛门生殖器相关的,这些疾病主要是通过性传播的,比如说女性的宫颈癌,外阴癌,阴道癌,肛门癌;男性的肛门癌,阴茎癌等,这些主要是由致癌型的16和18型引起的,另外还有一些生殖器疣等主要是由非致癌型的6和11型引起的。
除了上面提到的一些肛门生殖器相关的疾病,另外HPV还会引起一些口腔呼吸道的疾病如复发性乳头状瘤(RRP)等,这些也是主要由非致癌型6和11型引起的,而且这些疾病也并不是通过性传播的,可以通过母婴垂直传播。
感染HPV可能导致那么多疾病,特别是子宫颈癌,那么有什么办法预防吗?
来自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表明,如今美国已经消灭了天花和脊髓灰质炎,麻疹近乎绝迹,水痘和H型流感大幅减少——疫苗改变世界啊!
临床应用的HPV疫苗主要为预防性疫苗,治疗性疫苗尚在研发或临床试验中。预防性疫苗包括二价疫苗(覆盖的型别为HPV16、18)、四价疫苗(覆盖的型别为HPV16、18、6、11)、七价疫苗和九价疫苗。
令人欣喜的结果已经显现,自年四价疫苗引入澳大利亚,对还尚无性生活的男孩女孩进行预防性接种,至今已经10年以上,接受接种的女性宫颈癌前病变和生殖器疣的发病率较未接种四价疫苗的人群已显著降低,而绝大多数的宫颈癌均由癌前病变发展而来。美国接种四价疫苗的保护效果也已经显现,对女性宫颈癌和男性的肛门癌。
目前九价疫苗已经于年在美国上市,覆盖型别为(HPV16、18、31、33、45、52、58、6和11),其远期效果的评估还需要进一步的临床观察。
一般认为尚无性生活的青春期女性和男性是HPV疫苗接种的首选人群。关于适合接种HPV疫苗的年龄,各个国家或者同一国家的不同机构建议都不一样,全球范围内是9~45岁,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年龄是9~26岁;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接种人群为9~12岁。
总体来说,如果有过性生活,在接种年龄内,也可以接种,但获益会减少;同理,超过26岁是否接种主要取决于自身的性生活情况,如还没有性生活,可以接种;对于已婚或者有固定性伴侣的人来说接种的意义不大。对于男性,推荐四价和九价HPV疫苗,可以预防肛门癌、阴茎癌和生殖器疣。
但值得提醒注意的是:不是接种了HPV疫苗就万事大吉了。无论接种了哪种疫苗,后续的子宫颈癌筛查仍十分必要。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