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代末,我在县里的卫校上学,当时的校长兼中医老师有一次评职称写论文,因为我的字写得好便把我找去给他眷抄论文,论文的题目叫《自拟解毒止带汤治疗湿热毒带**例》,于是我便记住了这个方子:
土茯苓30g苦参10g黄柏10g半边莲20g薏苡仁30g白术15g茯苓15g粉防己12山药15g女贞子15g荆芥10g。
主治湿热型、热毒型带下,证见:带下色黄,质粘稠,有臭秽气,或脓带赤带,阴痒,小便黄赤灼热,小腹痛,腰骶酸痛,舌红苔腻,脉滑数。
湿热毒带,多见于现代医学的盆腔炎,宫颈炎,宫颈糜烂,阴道炎等,多因湿热下注或热毒蕴结损伤任、带二脉所致。四川名医王渭川老先生说:不论急慢性盆腔炎,不论何种细菌感染,本质都是炎症;《傅青主女科.带下》说:“夫带下俱是湿证。而以带名者,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诸证各具特点,病机可有转化,然始终离不开湿浊形成这一病机,这个方子解毒燥湿为主,健脾利湿为辅,兼顾肾气,修复损伤之任脉、带脉,可谓标本兼治。
临床应用,随症加减:如脓带赤带可加蒲公英、紫花、地丁、败酱草、连翘、蒲黄等,阴痒加蛇床子、地肤子、白芷等,腰骶酸痛加杜仲、桑寄生,小腹痛加乌药、元胡、赤芍。多年来有意无意间和王渭川老先生创制的银甲丸、银甲煎剂比较,针对妇科炎症属湿热带下者,疗效似乎更胜一筹,我个人感觉这可能是土茯苓的功劳吧。
目前+人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