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位常见恶性肿瘤。
◆在发展中国家妇女中,其发病率位居恶性肿瘤首位。
◆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危险因素。
◆好发于宫颈移行带区;宫颈外口处的鳞状上皮细胞和柱状上皮细胞的交界,随着月经周期雌激素水平的周期性变化,此交界会周期性的向内或向外移行。这个移行区域就是移行带。(前列腺增生:移行带;前列腺癌:外周带)
◆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到浸润癌需要10~15年,通过宫颈脱落细胞学和/或HPV检测进行规律性的筛查(每3~5年一次),可早期发现宫颈癌前病变,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
◆早期宫颈癌(ⅠA~ⅡA)可手术治疗,晚期或不能手术者行放化疗。
二、临床表现
(-)症状
1.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浸润癌:多数无症状
2.宫颈浸润癌:阴道流血和/或阴道分泌物增多的症状。
(1)阴道流血:接触性阴道出血,出血量的多少视病灶大小、侵及间质血管的情况而定。(2)阴道排液:多数宫颈浸润癌病人常主诉阴道分泌物增多,白色或血性,稀薄如水样,有腥臭。
(3)晚期癌的症状:根据病灶侵犯范围出现继发性症状。
★宫颈旁延伸,盆壁组织(神经、骨及淋巴管)受累时常有剧痛;
★输尿管受侵犯、管腔狭窄可致输尿管梗阻,导致梗阻的上方及肾孟积水;
★淋巴系统受侵犯,淋巴管受阻可致下肢顽固性水肿。
★病灶向前方扩散,膀胱受累可出现尿频、尿痛、下腹坠胀、血尿及尿瘦等症状;
★向后方扩散累及直肠时可出现排便困难、里急后重、便血及直肠阴道瘘等。
★癌组织还可通过血管及淋巴系统转移至远处器官而出现转移灶和相应症状体征。
(二)体征
?宫颈癌的正确诊断、临床分期依靠盆腔三合诊检查,在治疗前进行,治疗后不再更改。
?宫颈:光滑或糜烂或宫颈息肉等慢性宫颈炎改变
?外生型:赘生物向外生长,呈息肉状、乳头状或菜花状突起,表面不规则,触之易出血。
?内生型:宫颈肥大、质硬,颈管膨大如桶状。
?晚期:癌组织坏死脱落,形成凹陷性溃疡,被覆坏死组织,有恶臭。
?癌灶浸润阴道可见阴道弹性差,结节状;
?向两侧宫旁组织侵犯时,妇科检查可扪及两侧宫旁组织增厚,结节状,质地与癌组织相似,若浸润达盆壁,则形成冰冻骨盆。
三、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诊断
宫颈细胞学和高危HPV检测、阴道镜检查、子宫颈活组织检查的“三阶梯”程序,确诊依据为组织学诊断。
1.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普查的初筛方法。一般要求在宫颈移行带区刮片。
2.HPV检测:一种筛查手段,也可作为细胞学异常者的分流措施。
3.阴道镜检查:是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早期宫颈癌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之一,可提高活检阳性率,并能及时拍摄照片,保存有价值的临床资料。
4.活体组织病理检查:CIN和宫颈癌的确诊最终都要依据宫颈的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包块不明显者阴道镜指导下的活检和用腆染下多点活检漏诊率低于盲目活检。
5.颈管诊刮术:有助于明确宫颈管内有无病变或癌瘤是否累及颈管。
(二)鉴别诊断
子宫内膜癌:早期无明显症状,一旦出现症状则多表现为:①阴道流血: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量一般不多,未绝经者则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月经紊乱。②阴道排液:浆液血性白带或脓血性排液,有恶臭。③晚期症状:疼痛、贫血、消瘦、恶病质、发热及全身衰竭等,绝经后妇女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首先应该考虑子宫内膜癌。
输卵管癌:以阴道排液、腹痛及盆腔肿块为主要临床表现,称为输卵管癌“三联症”。
子宫颈癌:以早期接触性出血为特点。
老年性阴道炎:主要表现为血性白带。
子宫内膜炎:常有月经不规则,老年性子女宫内膜炎可有脓血性分泌物。
四、防治原则与转诊
1.治疗原则:治疗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病变范围及程度、临床期别、病人年龄、生育愿望及健康状况、医疗条件和技术水平等因素,以避免治疗不足或治疗过度,强调治疗的个体化。总原则为采用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手术后对于有不良预后因素者,术后及时补充放疗能预防复发,提高疗效。
2.预防:宫颈癌是可以预防的。应普及宣传宫颈癌相关科普知识;避免不洁性行为:早期治疗慢性宫颈病变及性伴侣包皮疾病;对育龄期妇女,应定期行宫颈细胞学和高危HPV检测:提倡屏障式避孕方法等。
3.转诊:提高对可疑症状的重视,及时妇科检查,对于宫颈有明显肿物者直接转诊;对于无明显肿物,但细胞学异常、高危HPV阳性或高度可疑有CIN或早期浸润癌者,及时转诊。
医师高效必过班
笔试紧扣新大纲
技能网课+手把手实战教学
↓↓↓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