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版中国痛风诊疗指南推荐意见。
为更好地指导我国风湿免疫科临床医师制定恰当的痛风诊疗方案,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依据国内外指南制订的方法与步骤,基于当前最佳证据,制订了版中国痛风诊疗指南。
以下内容为该指南的主要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1: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较年ACR制定的痛风分类标准在敏感度和特异度方面更高,建议使用年的痛风分类标准(2B);
推荐意见2:对临床表现不典型的痛风疑似患者,可考虑使用超声检查受累关节及周围肌腱与软组织以辅助诊断(2B);
推荐意见3:对血尿酸正常的痛风疑似患者,在医院有相关设备和条件的情况下,可考虑使用双源CT进行辅助诊断(2B);
推荐意见4:痛风急性发作期,推荐首先使用NSAIDs缓解症状(1B);
推荐意见5:痛风急性发作期,对NSAIDs有禁忌的患者,建议单独使用低剂量秋水仙碱(2B);
推荐意见6:痛风急性发作期,短期单用糖皮质激素,其疗效和安全性与NSAIDs类似(2B);
推荐意见7:对急性痛风关节炎频繁发作(2次/年),有慢性痛风关节炎或痛风石的患者,推荐进行降尿酸治疗(1B);
推荐意见8:痛风患者在进行降尿酸治疗时,抑制尿酸生成的药物,建议使用别嘌醇(2B)或非布司他(2B);促进尿酸排泄的药物,建议使用苯溴马隆(2B);
推荐意见9:对合并慢性肾脏疾病的痛风患者,建议先评估肾功能,再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使用对肾功能影响小的降尿酸药物,并在治疗过程中密切监测不良反应(2C);
推荐意见10:痛风患者在降尿酸治疗初期,建议使用秋水仙碱预防急性痛风关节炎复发(2B);
推荐意见11:调整生活方式有助于痛风的预防和治疗。痛风患者应遵循下述原则:
(1)限酒;
(2)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
(3)防止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
(4)减少富含果糖饮料的摄入;
(5)大量饮水(每日ml以上);
(6)控制体重;
(7)增加新鲜蔬菜的摄入;
(8)规律饮食和作息;
(9)规律运动;
(10)禁烟(1B)。
《中医穴位埋线及泻血排淤疗法》11月27日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开班!为更好地推动中医“穴位埋线技术及泻血排瘀疗法”的开展,加强全国各地区医疗单位及其从业医师的交流与合作,医院举办的“全国穴位埋线及泻血排瘀疗法研修班”11月27日将在广州市开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培训内容一:微创埋线技术是针灸与现代生物材料学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基于经络和神经生物学的奇穴埋线技术实现了速效与长效治疗效应。采用党东旭教授发明的药磁线植入技术,将药磁线植入穴位,结合特定穴位和针法对穴位进行长效刺激,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与传统穴位埋线相比较,党东旭教授对微创埋线技术进行了针具、材料和技术三方面的创新,易学易用,安全方便、效果持久。
①微创穴位埋线技术原理、操作方法及针对临床常见病症的治疗原则、辨证分型和处方配穴;
②穴位埋线疗法在肥胖病、美容方面的诊断及治疗(痤疮、黄褐斑、除皱);
③穴位埋线对常见疼痛病的治疗(颈椎病、肩周炎、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原理和治疗方法;
④穴位埋线在内科病中的应用(呼吸系统疾患: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消化系统疾患:胃炎、胃溃疡;治疗高血压、脑血栓后遗症、失眠、干眼症、便秘、癫痫、振颤麻痹等);
⑤穴位埋线调理与治疗妇科病、更年期综合症、亚健康及保健养生等方面的应用;
⑥穴位埋线常用穴位的定位,埋线特点,注意事项;
⑦穴位埋线治疗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精神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等;
⑧穴位埋线疗法临床应用及现场操作演示。
培训内容二:万病之源在于“瘀”。人之所以疼痛的部位不同,患的疾病不同,就是因为不同的地方被淤血堵塞.把这些淤血疏通,供血正常,病痛就会消失,人自然变得健康美丽。
从人体结构上来讲,只要血液循环畅通,我们的身体就不会生病,也不会死亡。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开始老化,逐渐出现了血液循环障碍,不能向全身各细胞、各器官正常供氧和输送营养,使各器官的功能与人体免疫力逐渐降低,导致持续老化,最终产生各种疾病、肝肾等脏器功能衰竭等!泻血排瘀疗法是向人体各个器官供血末端最易瘀塞的59个穴位上系统并针对性排除堵塞在毛细血管里的瘀血,使血脉畅通。
排瘀可以改善的疾病:
(1)内科疾病:感冒、高血压、肠胃病、心脑血管病等。
(2)外科疾病:多发性毛囊炎、软组织损伤、痔疮、甲沟炎等。
(3)运动系统疾病:颈椎病、关节炎、扭伤、腰肌劳损、手足发凉、脚气等。
(4)神经系统疾病:视神经炎、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脑梗死、脑血管病及后遗症、记忆力减退、神经功能紊乱等。
(5)五官科疾病:急性结膜炎、迎风流泪、急性咽喉炎、慢性咽炎、口唇干裂、鼻炎、慢性中耳炎等。
(6)妇科疾病:急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炎、子宫颈炎、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乳腺小叶增生等。
(7)男科疾病:阳痿、早泄、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等。
(8)皮肤科疾病:神经性皮炎、牛皮癣、面部痤疮、黄褐斑、色素沉着、斑秃等。
邀请参加对象:
凡从事内科、疼痛科、针刀科、康复科、养生、美容、中医科及乡村医生等各医疗单位均可参加学习。
培训部地址和培训时间::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术交流中心。
:年11月27日—29日(26日现场报到)学习时间三天。
培训费及报名方法:1、培训费用:元。马上报名,优惠多多!(联系马老师可申请优惠学费)
2、为保证教学质量,每期名额限制30人,参加学习的学员必须以电话、短信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