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长满颗肌瘤
健康时报记者余易安
阅读提要
◇创纪录 听说自己创造了新纪录,小蒙(化名)显得有些尴尬,这位瓜子脸大眼睛的南方女子低头苦笑说:“我以前看过成功切掉个的报道,我以为个是极限了,没想到自己整整翻了4倍”。 ◇真罕见 龚晓明指着办公室一排书说,这个病,连教科书上都没有,很难说,怎样治是对的。“假设有一个病人,瘤子切掉后怀上孩子了,那么,我们就不能再像现在这样,把子宫一摘了事了”。
◇很幸运 还是没想到瘤子会有那么多,就好像芝麻黏在了糖上一样,附着在了整个子宫里。下午3点上台,血战5小时,硬是从子宫里剔除了枚大小不等的肌瘤,成功保留了她的子宫。 1个,2个,3个……当切到第个时,龚晓明倒吸了一口气:这次,恐怕又要刷新纪录了。 果然,3个小时过去了,翻来覆去在患者的子宫不太容易找到可以切除的瘤子的时候,助手告诉他:这次,是个! 10月21日,晚七点,医院手术室,刚刚完成了一例子宫肌瘤切除术的龚晓明医生,端着足足g的一盘瘤子从手术间走了出来,“手一直在抖”。 龚晓明累坏了,还没等他休息过来,其“肌瘤剔除新纪录”的新闻就在科里传开了。 “更衣室里一同事告诉我,
mingergong(注:年以后微博改名为龚晓明医生)教授今下午3点上台,血战5小时,硬是从一位患子宫肌瘤病、尚未生育的年轻妇女的子宫上,剔除了枚大小不等的肌瘤,成功保留了她的子宫”,科里另一位大夫谭先杰发微博感叹:“这可能是鞋盒(协和)妇产科的新纪录。” ■“我以为个是极限了,没想到整整翻了4倍。” 子宫里竟长出多个瘤子! 听说自己创造了新纪录,患者小蒙(化名)显得有些尴尬,这位瓜子脸大眼睛的南方女子低头苦笑说:“我以前看过关于成功切掉个瘤子的报道,我以为个是极限了,没想到自己整整翻了4倍”。 子宫肌瘤本是妇科常见肿瘤,并不难治,教科书上讲,切掉就可。但小蒙所患的并非普通的子宫肌瘤,而是一种被称为“子宫肌瘤病”的特殊类型的子宫肌瘤。 “这种病,病因不明,起初并无症状,就是子宫里爱长瘤子。纵使你切得再干净,不久之后,又会再长,而且长得特别多,就好像野草一样,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龚晓明说,该病很少见,连教科书里都鲜有记载。小蒙是他今年碰到的第二例,也是目前为止瘤子最多的一例。年,在老家南京,小蒙就做过一次手术,子宫里切下了40多个瘤子。 当时,并不知情的小蒙满以为瘤子切掉了,子宫保住了,就能怀孕生宝宝。可没想到,自己月经量大、贫血的问题很快又再次出现了。 “哪怕是夜用的卫生巾,刚换上也能马上给血透了,弄得裤子上都是。”小蒙说,因为这个,她已经没法正常工作和生活了。
找西医,寻中医,在南京,能看的大夫小蒙都看过了。“西医都说,没办法,只能把子宫摘了。中医倒是只把脉开方,可就是不见效。”小蒙这才知道,自己患下的,绝非普通的子宫肌瘤,“可哪个女人不想做妈妈”,尚未生育的她哪甘心就这样被摘掉子宫。无奈之下,她决定远赴北京,去医院看看。 ■医生一句话“还没有生育,子宫能不能摘”,让我下定决心在这里治了。 龚晓明一句话,留住了小蒙。 “听起来好像是一句问话,但在门诊上,当龚大夫说出‘还没有生育,子宫能不能摘’时,我就下定决心在他这里治了。”小蒙说,之前的几年,她看过的所有大夫都在冷冰冰地告诉她,你这病,没办法,只能把子宫摘了,不然,就算切掉瘤子,也还是会长,很难怀孕。 小蒙说:道理我是懂的,可我就想要个孩子,就不能努力一下吗? 那几年,每看一次医生,小蒙都会委屈地哭一次,她觉得,自己得病已经很痛苦了,医生不能理解她想要孩子的执拗,认为她不听话难伺候,被问急了还会回上一句“那你说怎么办”,就好像生病是病人的错一样。 龚晓明也知道,剔除肌瘤保住子宫,患者怀孕的可能性依然很渺茫,就算怀孕,还有发生子宫破裂的风险,还得忍受复发后再次手术的病痛。但毫无疑问,摘掉子宫,怀孕的希望就彻底破灭了。 “我得替病人考虑”,龚晓明说,“就算只有一线希望,也不能放弃。” 这样的决定曾引发了不少争议。有医生质疑,这样的做法没有意义;有网友怀疑,手术的目的是为了挣钱。 龚晓明指着办公室书架上一排书说,这个病,连教科书上都没有,很难说,怎样治是对的。“假设有一个病人,瘤子切掉后怀上孩子了,那么,我们就不能再像现在这样,把子宫一摘了事了”。 说到为挣钱,龚晓明回应道:“切一个瘤子和切个瘤子,钱是一样的”。
■“我只希望自己是瘤子切掉后成功怀孕的第一人。” 面对质疑,手术如期进行。尽管打开子宫的那一瞬间,龚晓明震惊过,犹豫过。 之所以震惊,是因为此前虽然从一个患者的子宫切下过个瘤子,但“还是没想到瘤子会有那么多,就好像芝麻黏在了糖上一样,附着在了整个子宫里”。
有同组医生见状建议:还是去征求家人意见,把子宫摘了吧。但龚晓明最终没有采纳。 这些年,小蒙家人早已放弃了想要孩子的念头,觉得“只要小蒙健健康康就够了”。只有小蒙,一直死抱着要做妈妈的希望不撒手。 好在,手术很成功。术后第二天,小蒙已经可以下床行走了。她告诉记者,“我不想创造瘤子第一多的纪录,我只希望自己是瘤子切掉后成功怀孕的第一人。” 面对术后不少人对自己“不如摘了,何必再遭一次罪”的善意提醒,小蒙说,她不后悔,因为“不管以后能不能怀上,至少我们努力了”。 “要说后悔,惟一后悔的是自己没在年轻时、瘤子还没长起来前把孩子生了。”看着一旁一直悉心陪伴的妈妈,小蒙说:“不过,我也想通了,这次要是再不成,我也就认命了,往后要积极地生活,就不再把一切重点放在想要一个孩子上,折磨自己,也折磨家人了。” ※医生应熟悉的三句话: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美国纽约著名结核病医生特鲁多 医生治病有两种手段,一是药物,一是语言。 ——西方医圣希波克拉底 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人际关系的技能。缺少共鸣(同情)应当看作技术不够一样,是无能的表现。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福冈宣言》
------------------------------------------------------------------------------------------------
后记:上面的报道是《健康时报》发表在年10月31日的一篇报道,一个子宫肌瘤病的患者,一个创下了医院子宫肌瘤剔除最高数量的姑娘,在所有的医生对她判了死刑,认为不能保留子宫要切除的时候,我想尝试一下,给患者留下一点生育的希望。时隔2年,她在年终于通过剖宫产分娩了一个孩子,圆了做母亲的梦想。
对于生命,我们了解得还太少,郎景和教授说医学需要在不停的探索中爬行,的确如此,作为医者,我们需要对生命保持着一点敬畏,奇迹的发生并非不可能。
龚晓明
妇产科自由执业医师
沃医妇产名医集团联合创始人
医疗咨询好大夫网站:中科白癜风医院让天下无白中科治疗白癜风有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