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二胎开放后,高龄产妇和极高龄夫妇生育需求的增加无疑是生殖专家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想要孩子,身体却不尽人意,这时候辅助生殖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极高龄夫妇多周期取卵
成功率只有5%-10%
两年内19次取卵,没有一次着床成功
浙江大学医院生殖内分泌科主任、浙江省辅助生殖技术质量控制中心常务副主任朱依敏教授围绕极高龄夫妇助孕的伦理问题及对策开展了一场精彩讲座。对45岁以上想要再生育的极高龄夫妇,她不建议“冒险”。
两年前,49岁的王女士想再生一个自己的孩子。这个想法时时萦绕在她脑海里,挥之不去,几乎让她疯狂。
她知道以自己和老公的年龄,自然受孕几乎不可能,于是到浙大妇院寻求辅助生殖技术的帮助,希望能做试管婴儿。
然而,经仔细评估后,朱依敏教授不得不告诉她,她这个年纪已经很难取出正常可用的卵子。如果还想生孩子,不如使用赠卵。
“我不要赠卵,赠卵生的孩子似乎和我就没有血缘关系了。”王女士再三恳求。于是,从两年前开始,王女士就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取卵。
每到排卵周期,她就会跑到浙大妇院,结果却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要么是空卵、要么卵子异形无法受精、即使受精成功胚胎形成了,放进子宫内仍然失败。
这两年里,王女士已经受了19次的打击。今年春节刚过,朱教授所在的生殖内分泌科特地开会讨论,要不要再给王女士取卵了。因为人工取卵毕竟对人体有些伤害,花费也很高。
“这不仅是身体要承受一次次的取卵、移植所带来的痛,更是心理上的煎熬。”朱依敏说,每次尝试都是一次希望,最终都以失败高中,压力可想而知。
朱依敏教授说,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女性从35周岁开始,卵巢功能开始下降,尽管能成功自然怀孕,但是畸形率却是越来越高;到了45周岁以上,自然受孕的几率也变得很低,几乎是千分之一的概率。
她提到,45周岁以上的女性,做一次胚胎移植99%以上是失败的;做多次移植,也仅有5-10%的人可能会成功。成功移植后,还有70-80%的概率会流产,就算没有流产,最后孩子也可能会被查出其他问题。
所以,她建议极高龄夫妇在考虑再生问题上还是要慎重。如果确有生育需求,也必须在进行孕前评估和充分告知助孕技术的风险与潜在问题的基础上进行知情选择,在确定要助孕后需选择合适的助孕方式和严格的孕期管理,并且对子代进行健康随访。
而在中国,地下卖卵市场现象也十分严重。此前就有新闻报道,17岁少女卖卵赚钱,却最终因手术不正规而被迫切除子宫。
17岁少女卖卵险丧命年仅17岁的少女阿琳(化名)听朋友介绍卖卵子可以赚钱,为此动了出卖自己卵子的心思。在友人的介绍下,她与从事卵子交易的邓某宝、赖某靖联系上,并约定好价钱是1.5万元。不料,在取卵过程中,阿琳的卵巢因取卵手术重度糜烂,需要切除子宫才能保住生命。经鉴定,阿琳双侧卵巢破裂,手术治疗的损伤程度为重伤二级。
如今,少女卖卵子的案例已经不是个案。此前据媒体报道,23岁的小雨在地下市场靠出卖自己的卵子获得了2万5千元报酬。小雨表示,“我是真的缺钱,没办法。”就在拿到报酬几天之后,暗访记者发现她的聊天窗口提示变成“iPhone7Plus在线”。从头到尾,没有人提示过她取卵手术的风险。
医院妇科获悉,伴随着近几年地下试管婴儿黑中介的活跃,医院收治的类似这样被掠夺式取卵后,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患者呈增多趋势。
生理上,取卵手术前会服用促排卵药,其有不容小觑的副作用,例如打乱女性排卵规律、诱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症、会造成胎儿发育畸形的几率。服用药物以后,怀孕的胎儿的白血病的比率会有一定增加,发生其他缺陷的比率也会增加。
女性一个月一般排一个卵泡,到更年期绝经一般排-个卵泡,这样乱服促排药会导致卵泡枯竭。
最重要的是,取卵手术进行的环境包括医疗设备、卫生条件、医生技术都没有任何保障。谁都不敢保证在这个手术中万无一失。
而非法取卵场所的糟糕环境,极易造成感染。医院生殖医学科主任纪亚忠介绍:把卵子从卵泡里取出来的过程,会在卵巢上造成创口,如果室内细菌超标,很容易造成感染。如果形成炎症,很可能影响今后的生育,甚至当时就会因为感染而发生危及生命的情况。
而且一次取多达20颗卵子,简直丧心病狂。
所以,想要通过卖卵来获取利益的女性,千万不要被眼前的金钱所诱惑,卖卵市场水太深!太危险!
我们再说回辅助生殖对于女性生育力的积极影响。
肿瘤、卵巢早衰患者要考虑“冻卵”
保护生育力
另外,特殊女性的生育力保存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朱依敏表示,“生育力是人类繁育后代的基础能力,但是生殖系统疾病、肿瘤、手术、放化疗等因素都有可能会造成生殖损伤,让女性失去生育能力,这时生育力保存就很重要。”
徐静蕾前段时间的“冻卵”,就是保存生育力的一种方式。朱依敏说,近段时间来她门诊询问冻卵的女性还不少。其中,有两个只有26岁的小姑娘让她印象尤为深刻。
她们都查出来有乳腺癌,主治医生告诉她们要接受化疗,但这样一来对未婚未育的小姑娘来说太过残忍了,因为一旦接受化疗,想要生个孩子的可能就变得很低。因此,主治医生建议她们来找朱医师。
“目前,冻卵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朱教授表示,从去年9月到现在,浙医妇院共解冻了16例,虽然其中有2例不能用,但最后7人成功当了妈妈。也就是说,冻卵解冻后的成功率达到50%。
但她和两位姑娘需要面临的选择很艰巨:一面,乳腺癌患者,考虑到化疗对人体的生殖细胞产生损害,可能导致其永久生殖困难,趁治疗前进行冻卵进行生育力保护是必要的;而另一面,辅助生殖需要时间、用药,这又存在加重癌症发展的可能。
“因为取卵不同于取精,至少需要10~15天的时间促进排卵,如果一次取的量不够,可能还需要再取。”朱教授说,“且取卵可能会用到少量的性激素进行微刺激,极有可能会影响到乳腺癌。”
而到底如何选择,只能看患者自己的选择。
朱依敏表示,虽然国外单身女性进行冻卵是被允许的,但这在国内还存在争议,所以没有大范围地推广。但是,对于像以上两个小姑娘这种肿瘤患者,或是可能会发生卵巢早衰的特殊人群,可以通过伦理讨论,最终决定是否可以进行。
记者:柴燕宏通讯员:孙美燕
部分内容整合自都市快报记者谢谨忆南方都市报、中国青年报等
监制:曹漪洁
主编:尉洁婷责编:陈雨笛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