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非洲肆虐,贝宁同样无法幸免。鉴于这里医疗条件欠佳,检测水平不及国内,实际情况可能比数据还要更糟糕。当地政府已经采取了众多防疫措施,力求联防联控,最大限度控制疫情。虽有疫情,可是在非洲大陆的中国援外医疗队却没有停止工作,在做好自我防护的前提下,一如既往地接诊非洲患者,为他们排病解痛,践行着大爱无疆的精神。第24批援贝医疗队洛克萨点和纳迪丹古点均有儿科医生提供援助,不管有无疫情,儿科患者都很多。4月份,洛克萨点儿科主任医师田淑萍共查看新生儿92人次,其中不乏危重症患儿。4月23日,正在上班的田主任接诊到一个早产儿,情况紧急,急需治疗维持生命。田主任迅速了解患儿病情:这是一个早产儿,孕妈妈19岁,孕32+6周。因前置胎盘出血,剖宫产分娩,新生儿出生体重仅g,在早产儿中属于早期早产儿(孕周在32-34周)、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患儿即出现呼吸窘迫症状,呼吸极其困难,随时有呼吸骤停可能。简单准确评估病情后,田主任决定给予患儿无创呼吸机治疗(医院有两台捐赠的无创呼吸机,但是未曾使用,一直在监护室闲置)。医院虽然有重症监护室,但几乎没有设备,也没有专业的重症医生,无法与国内配置完备的监护室相比。经过检查后,田主任调整参数,开启呼吸机,指导当地医生和护士做好气道和呼吸机管路管理。因为贝宁气温高热,医护人员很容易忽视新生儿体温。为此,田主任自备了湿度计和温度计,控制监护室的温度在30-32℃之间,湿度在63-75℃。新生儿肛温为35.3℃。这样的低体温对新生儿是致命的,可以加重新生儿的呼吸困难、循环障碍、喂养不耐受、硬肿症(是低体温、严重感染的并发症。主要表现:全身皮肤广泛硬肿,摸上去硬硬的,影响孩子循环功能,严重可导致出血、甚至死亡)等并发症,甚至增加死亡和院内感染的风险。鉴于此,田主任根据这个病例适时指导当地医护人员对患儿进行体温管理。
经过4天的无创呼吸机治疗,患儿呼吸功能稳定,体温平稳,硬肿消退,逐渐给予母乳喂养。在监护室度过8天后,新生儿已经回到母亲身边,正在进行袋鼠式护理,该方法既能维持体温和内环境稳定,也可以促进孩子生长发育。
据了解,这是19岁年轻妈妈的第一胎。对于32周以上的早产儿,国内的医疗技术很容易救治,可在这里,由于没有专业的团队和良好的设备,更没有呼吸机系统,还要克服语言障碍,一切都是那么不容易。即便如此,田主任用精心的指导和耐心的监测挽救了一个鲜活的生命,成就了一个幸福的家庭。
田淑萍,第24批援贝医疗队洛克萨点儿科主任医师。在工作中,田主任兢业而勤奋。身为母亲,她常说:看着这些可爱俊美的孩子,慈母之情涌上心头,必须认真诊治每一个孩子,生命大于一切;生活中,她乐观开朗,善解人意。她说:在异国他乡,我们就是兄弟姐妹,在疫情当下,我们就是战友,团结让我们能在关键时刻拧成一股绳,发挥出无穷大的力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omkw.com/jbzl/112758.html